热锻图一般与冷锻图形状相同。有时,为了保证锻件的成型质量,热锻图上的个别部位与冷锻图不同。此时,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。
1.在终锻造槽易磨损的地方,可在锻件负公差范围内增加一层磨损量,以提高锻造模具的使用寿命。例如,齿轮锻件在轮辐处容易磨损,因此热锻件图的尺寸比冷锻件图上的相应尺寸小0.5-0.8mm。
2.氧化皮容易积聚在下模槽底部,导致锻件表面压坑或缺肉。为避免局部缺肉,在热锻图上加厚曲柄端头2mm。
3.形状特殊、不对称的锻件上半部分复杂,下半部分简单。在锤击过程中,锻件可能因旋转而报废。应考虑在热锻件图上添加方形定位余块。
4.锻锤吨位不足、锻造不足或欠压时,应适当降低锻件高度尺寸,以抵消欠压的影响。相反,如果锻锤吨位过大,上下模承面可能坍塌,应适当增加热锻图上的高度尺寸。无论是减少还是增加高度尺寸,都应在锻件尺寸的公差范围内。
5.模具表面两侧形状不对称的锻件,考虑到金属流动的特点,将难以填充的复杂形状放置在上模上。这是因为上模高速向下移动,直到与坯料接触。虽然速度降至零,但金属仍有向上运动的惯性;下模没有运动,是静止的。金属向下填充槽主要依靠上模冲击力的传递。因此,金属填充的上模效果优于下模。
6.热锻件图不标明公差和技术条件,也不绘制零件轮廓线;如果有内孔,必须绘制连皮形式